肥厚性硬脑膜炎(简称HCP),是中枢神经系统一种少见的硬脑膜弥漫性炎症所致组织肥厚的疾病。对其病因病理尚不明确。本例患者从病因分析为继发性肥厚性硬脑膜炎可能性大。按病症分析,属于中医头痛病范畴。因病程日久,病情复杂,又经多次手术金刃之伤,以致肝胃不和,痰浊上犯,脑脉瘀阻。治以健脾和胃,活血通络为法以治其本。
我们治癌的特点和观点我们反复强调的中西结合,手术治疗、放化疗、中医药治疗等治疗手段相互配合,仍以综合治疗为指导,既不过分强调“背水一战”的攻击性治疗,亦不过分强调“与狼共舞”的温和性治疗。强调“辨证论治,综合抗癌,突出特色,发挥优势”,各种治疗方法适时、合理、综合应用,形成了特色的综合治疗方法,大大提高了临床效果,使广大患者及家庭、社会受益。
中医肿瘤中医如何治疗肿瘤?2019-07-16
按揉内关穴有助于血气畅通,用大拇指垂直向下按,每次按揉3分钟左右,直至局部感到酸麻。另外,内关穴还是个救急的穴位,病人突发心脏病时,先让其平躺,等待急救时间,配合按揉内关穴可起到缓解疼痛的效果。
中医科普内关穴:宁心安神、理气止痛2019-07-16
本例患者病程日久多虚,肺气虚是其本,痰浊滞留,复感外邪而诱发。肺主气,司呼吸,主一身之气,肺气虚循行不畅,气机失于疏达影响脾肾功能。脾主运化、肾主水液代谢,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,上则咳喘浊阻,下则水道不通,致使痰瘀水饮交杂,故见双下肢水肿。治以益气养阴,清化痰浊为法。
身边好中医中医辩证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2019-07-15
农历五月,进入一年里湿气比较重的时节。此时湿热交蒸,人体容易受湿气困扰而引发胃口不好、困倦、疲劳、上火、长痘、痔疮等问题。冬瓜汤、赤豆薏米之类的祛湿汤粥固然不错,配合外治手法更可事半功倍。尤其适合脾胃虚寒、食疗不佳者。
脾经上的「祛湿方」
此例为3岁女孩,正值稚年,脾胃薄弱,更加家长溺爱有加,喂养过度,脾胃不堪重负,致运化失司,日久成积。水谷不化,水谷精微不能输布全身,遂致面黄肌瘦,精神不振:另一面,积久化热,滞热内生,消耗气血津液;又积热扰心,而致眠不安;热伤津液而肠燥便秘。诸证皆由中焦积滞所致。治疗必求其本,以消食导滞为主,兼治他证。
身边好中医中医辩证治疗小儿厌食2019-07-15
两千多年来,端午节一直与中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:在古时,端午节是我国一个全民采集药草、避瘟驱毒、祈求健康长寿的民俗大节日。端午节这天,人们要悬挂艾草、菖蒲驱虫除病,佩戴香囊散风驱寒,熬制凉茶清热除躁……这些习俗一直沿袭至今。
在辨证论治上,除了要结合病人的体质和病情的虚实,进行个体化处理外,要在处方的组成配伍上选用和胃、降逆、止呕之药味,如半夏、干姜、竹茹、陈皮、砂仁、吴茱萸、黄连、豆蔻等,达到止吐的效果。
从中医看来,低热的原因甚为复杂,病情有虚实之别。如果发生在七情劳伤之后,则低热属虚,治疗当以扶正为主;若低热的出现,由于湿热留恋,或者毒热不尽,则低热属实,治疗当以驱邪为主。此例低热虽然发生在一月前高热之后,但检查咽部仍红,舌苔仍较厚,脉象细滑有力,脉证仍实,故病程虽久,仍属邪实为主。证属肺胃热毒留恋,热伤阴液,正气未大伤,治疗仍以清肺胃热毒为主,佐以滋阴生津。
身边好中医中医辩证治疗低热2019-07-15
陈彤云认为,足阳明胃经多气多血,手太阴肺经多气少血,痤疮的病因主要有湿热、血热、肺胃热,多由青春期生机旺盛,血热偏盛,再加饮食不节,偏嗜辛辣、煎炸、鱼腥、甜腻、肥厚之品,致使肺胃积热,更由脾湿不运,痰瘀结聚,湿热内生,复感毒邪而发。总之,本病多为青年血气偏盛,饮食不节,湿热内蕴而致。
身边好中医2019-07-15
